按照党中央、国务院部署,农业农村部去年秋冬种开始狠抓“稳小麦,扩油菜,保供给”的要求,各地要围绕“扩大面积、主攻单产、发挥功能、提高效益”的总体目标,重点抓好优质高产高油品种、轻简高效种植技术推广应用,落实关键技术,加强抗逆应变,促进秋发冬壮和壮苗越冬,为夺取明年油菜丰收打好基础。具体技术意见如下:
一、推介优质高产多抗和专用品种
根据品种生产表现、种植布局、茬口类型,积极推广适合本地种植的苏油6号、苏油8号、沪油16等高产优质油菜品种,进一步优化品种布局。根据油菜花景观、菜苔蔬用、压青还田等不同生产需求,积极筛选专用型品种,提高目标产量和景观效果,其中油蔬两用可选用宁杂1818、苏油6号等菜苔适口性好、菜籽产量高的双低油菜品种;肥田油菜可选用宁油22、芥菜1号、芥菜2号等苗期生长快、抗性好的常规油菜品种及其商品籽。
二、抓好适期播栽,确保基础群体
根据秋播期间的天情、墒情,及早抢墒播种,确保一播全苗、足苗。前茬秸秆粉碎深耕或旋耕还田的田块,应提高秸秆还田整地质量。对于秋播期间降雨偏少、墒情不足的直播油菜田,特别是秸秆还田的直播油菜,应进行播后镇压,提墒促苗。我区直播油菜适宜播期为9月底至10月中旬,亩播种量200~300克,适宜成苗密度为每亩2~3万株,晚播或土壤肥力较差的田块,可适当提高播种量。移栽油菜一般在10月中下旬左右移栽,每亩6000~8000株,晚栽油菜适当提高移栽密度,可采用一穴双株。
三、培育冬前壮苗,提高抗逆水平
油菜生育期较长,遭遇干旱、渍害、冻害等自然灾害机率高,主动抗灾应变是我区抓好油菜生产的重要经验。防灾抗灾必须从秋播抓起,培育冬前壮苗,打好基础。一是搞好种子处理。可在播前晒种2~3天,杀灭种子表面病菌、提高种子活力。种子处理应根据油菜苗期病虫害发生规律,选用适宜药剂,严格控制用药量,防止产生药害影响发芽率。10月下旬以后播种的晚直播油菜,可采用0.05%的H2O2浸种技术(常温浸种8小时,淋洗后风干或烘干播种),提高发芽率和抗寒能力。二是施足基肥。一般每亩可施用45%高浓度复合肥25~30公斤+尿素5~10公斤,结合整地施用;免少耕田块可采取开沟或打宕深施,以减少肥料流失。积极示范应用油菜专用肥、缓控释肥,减少追肥作业次数,降低施肥成本。对苗情长势较差的田块,增施苗(腊)肥,促进苗情转化。三是及早配套沟系。根据不同播栽方式,在播栽前后、土壤墒情适宜时,及早进行机械开沟,开好厢沟、腰沟、围沟,提高沟系标准,开通田头沟。冬春季节,根据情况,及时清沟理墒,做到沟渠排灌畅通,提高抗渍抗旱能力。四是防治病虫草害。防治苗期病虫害,蚜虫可用吡蚜酮、吡虫啉等进行防治,菜青虫可选用菊酯类、甲维盐等农药进行防治。防除田间杂草,播后芽前墒情适宜时,合理选择除草剂品种,及时进行封闭化除。越冬前对播种时未封闭化除或效果不理想、杂草达标田块,在日均温5~8℃以上、寒潮来临前,及时选准药剂化除1次。五是控旺促壮防冻。冬至前,对于苗情偏旺的田块,每亩用40~60克多效唑等兑水均匀喷施,控制旺长,提高菜苗抗冻耐寒能力。
四、发挥油菜在轮作换茬和观光生态旅游中的作用
加强油菜花用、菜用、肥用等功能的开发利用。一是花用油菜。在城郊环境优美、地形地貌独特、交通便捷的地区,积极发展油菜花景观经济。通过引进搭配种植不同花色品种、设计景观图案、延长花期等方式,提高观赏性,打造油菜花景点,发展油菜花休闲观光经济。二是苔用油菜。在城市周边、蔬菜物流发达和有蔬菜保鲜加工配套等地区,积极示范推广油蔬两用技术。选用苗期早发、分枝再生能力强的优质高产偏早熟品种,早播早栽,合理密植。为提高菜苔产量和品相,一般移栽密度比正常栽培提高10%~20%,每亩0.8~1.0万株。直播油菜每亩1.5万株左右为宜。适当增施基肥和苗肥,促进菜苗早发。当苔高30厘米左右时,摘取苔茎顶端15厘米左右的菜苔作为应时蔬菜,或进行保鲜包装、脱水加工。摘苔后视油菜长势,每亩可酌情追施3~5公斤尿素,促进恢复生长,并加强菌核病防治,减轻病菌从摘苔植伤处侵害。不收获油菜籽的,也可以采摘分枝菜苔,多次采摘,增加菜苔产量,剩余植株部分可翻耕压青还田。三是肥用油菜。油菜作绿肥可增加土壤有机质、促进土壤中难溶性磷释放,降低病虫害基数,改善土壤理化性状,有利于下茬作物生长发育。在冬季休耕轮作地区,选用抗病性好、茎叶产量较高的品种,每亩用0.5~1公斤油菜种子或商品籽与5公斤尿素混播。在次年4月中旬、油菜终花期前,及时切碎翻耕、压青还田。
主办单位:皇冠体育投注-在线app官网【中国科学院】@办公室 网站支持
备案:苏ICP备10060399号 网站标识码:3205060031
公安部备案号:32050602010344